业务范围 Business Scope
Health
职业卫生评价
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浙江天靖投资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4×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发布者: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7-01-09

职业评价报告网上公开信息表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4×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项目

类别

职现评

项目业主

浙江天靖投资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

项目

性质

已建

项目地址

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

被评价企业联系人

蒲仕伟

被评价企业联系人电话

15187459924

项目简介

    东源曲靖能源有限公司4×300 MW发电机组在一、二期建设中,设置了烟尘的脱除(电除尘装置)及氮氧化物的脱除,但对二氧化硫未作处理,不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的SO2排放浓度要求。为改善电厂周围和曲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减轻SO2污染负荷,浙江天靖投资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投资建设4×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对东源曲靖能源有限公司4×300 MW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技术改造。

评价机构及评价项目组

评价机构

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负责人

潘祖高

项目负责人

孙运侣

个人资质编号

A01(P)15101598

报告编制人

孙运侣

个人资质编号

A01(P)15101598

报告编制人

胡静

个人资质编号

A01(P)12100051

报告审核人

施春华

个人资质编号

A01(P)12100043

 

 

 

评价活动主要信息

签订合同

时间

2015年9月

报告提交时间

2016年9月20日

职业评价

类型

职现评

到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孙运侣;

现场检测人员:解洪亮   检测证书号 A01(J)15101403,李栋 检测证书号 A01(J)15101405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蒲仕伟

到现场开展检测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13日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CO 、CO2、NO2、SO2、HCl、HF、H2SO4、NaOH 、H3NO4;

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

物理因素:噪声、视屏终端作业(VDT work)。

(2)对机器设备维修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乙炔、硫化氢、氨;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物理因素:噪声、电焊弧光。

其它:有限空间作业缺氧或中毒危害。

用人单位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3)检测结果

序号

危害因素

检测总点位数

超标点位数

超标率

检测总岗位数

超标岗位数

超标率

1

总尘

6

0

0

/

/

/

2

总尘(个体)

/

/

/

3

0

0

3

呼尘

6

0

0

/

/

/

4

呼尘(个体)

/

/

/

3

0

0

5

二氧化硫

4

0

0

1

0

0

6

二氧化碳

5

0

0

2

0

0

7

一氧化碳

5

0

0

2

0

0

8

二氧化氮

4

0

0

1

0

0

9

噪声

25

3

12%

/

/

/

10

噪声(个体)

/

/

/

5

0

0

 

评价结论与建议

结论: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该用人单位属于火力发电(燃煤发电)行业,根据《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中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结合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潜在危险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调查、职业健康体检情况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该用人单位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企业。

分项结论汇总:

序号

项目

判断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

1

总体布局

基本符合

用人单位目前仅在脱硫塔二楼氧化风机旁设置“噪声有害”、“必须戴护耳器”警示标识。其他职业危害作业点未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2

设备布局

符合

/

3

建筑卫生学

基本符合

控制室照度偏低。

4

职业病危害因素

符合

/

5

职业病防护设施

基本符合

1、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场警示标识及告知卡的设置数量偏少。后续生产过程中,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张贴,同时加强对警示标识和告知卡的维护。

2、浆液循环泵巡检点噪声88.4 dB(A)、吸收塔巡检点噪声85.5 dB(A)、球磨机巡检点95.9 dB(A),但噪声个体检测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未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未安排演练。

6

应急救援设施

基本符合

针对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未安排演练。

7

职业健康监护

符合

/

8

个人防护用品

符合

/

9

辅助用室

符合

/

10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符合

/

1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符合

/

12

职业病危害告知

基本符合

现场没有设置公告栏进行现场告知。

13

职业卫生培训

基本符合

该用人单位培训相关资料缺失,用人单位在后续的职业卫生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将相关考试、培训记录、照片、视频等资料存档。

1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基本符合

目前已申报,还未取到申报回执单。

15

职业病防治经费

基本符合

/

16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

/

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为该用人单位首次评价。

 

建议:

1 组织管理

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工作场所入口处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或设备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在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材料(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厂区范围内的所有告知牌、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发现有破损、脱落、褪色、变形等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整更换。

1.2 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具体建议见表1。

表1 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建议

设置地点

警示标识

石灰石下料口

“戴护耳器”、“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注意防尘”、“注意通风”

石膏堆棚

 “戴防尘口罩”、 “注意防尘”、“注意通风”

脱硫塔巡检点

“噪声有害”、“戴护耳器”、“戴防尘毒口罩” 、“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

动力泵巡检点

“噪声有害”、“戴护耳器”

吸收剂制备间

“噪声有害”、“戴护耳器”

氧化风机房

“噪声有害”、“戴护耳器”

密闭空间作业场所出入口

 “密闭空间作业危险”、“进入需许可”

 

1.3 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公布。

1.4 便服室、工作服室应该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

1.5 用人单位应参照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尽快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1.6 浙江天靖投资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但迄今未落实日常检测工作。应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要求,每年对作业现场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2 工程技术

2.1 用人单位还应加强有毒气体管理工作,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参数设置可参考表2。

表2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设置参考

有毒气体

报警值(mg/m3

检测报警仪的探测器

检测误差(%F.S.)

响应时间(s)

探测器的选择性

MAC

PC-STEL

CO

/

30

ECD或MOS

≤5

≤30

NO2

/

10

ECD

≤5

≤30

SO2

/

10

ECD

≤5

≤60

注:ECD:电化学探测器;PID:光离子化探测器;FID:火焰离子化探测器;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探测器。

 

2.2 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如发生故障,应尽快启用备用设备、设施,并尽快维修,防护设施、设备故障而又没有备用设备时,应停止生产运行,待设备维修好后才能正常生产,同时,对检维修记录应详细、如实记录。

2.3 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后,用人单位应根据本次职业病危害现场检测结果,现场设置公告栏将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告知。

2.4 控制室的照度偏低,企业应增加灯具数量或者更换瓦数更高的节能灯具,改善照明条件。

3 个人防护

3.1 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周期、使用方法,做好领用记录台账,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监管,定期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3.2 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6号要求,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4 健康监护

4.1 用人单位2010年安排了本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之后用人单位未继续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体检。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相关规定,按要求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尽快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4.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6〕第48号),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安排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明确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因素及相关项目参见表3。

表3 职业健康检查因素及相关项目参考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查周期

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

噪声

A、作业场所噪声8 h 等效声级≥85 dB,1年/次;

B、作业场所噪声8 h 等效声级≥80 dB,<85 dB,2年/次。

内科常规检查、耳科常规检查、心电图、纯音气导听阈测试。

二氧化硫

1年/次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血氧饱和度。

NO2

1年/次

内科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

一氧化碳

3年/次

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年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尿锰

矽尘(在岗)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Ⅰ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按上一条执行;

C、矽肺患者原则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后前卫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电焊烟尘等粉尘、砂轮磨尘)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Ⅰ级,4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未尘肺患者,按上一条执行;

C、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后前卫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紫外辐射(电焊弧光)

2年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4.3 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禁忌证人员调离原来的岗位,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

4.4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体检档案不完善,后续生产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做好前后对比、动态综合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同时,建立职业健康个人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完善下列内容:

a.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b.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d.职业病诊疗资料;

e.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5 应急救援

5.1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对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规定,用人单位应配备急救人员,每班宜至少配备一名急救人员,急救人员须进行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安排应急救援演练,重点加强作业人员现场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

5.2 用人单位急救箱可参考表4设置。

表4 急救箱设备参考清单

药品名称

储存数量

用途            

保质(使用)期限

医用酒精

1 瓶

消毒伤口

/

0.9%的生理盐水

1 瓶

清洗伤口

/

脱脂棉花、棉签

2 包、5包

清洗伤口

/

中号胶布

2 卷

粘贴绷带

/

绷带

2 卷

包扎伤口

/

剪刀、镊子

各1 个

急救

/

医用手套、口罩

按实际需要

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

止血带

2 个

止血

/

洗眼液

2 支

处理眼睛

有效期内

体温计

2 支

测体温

/

雾化吸入器

1 个

应急处置

/

急救毯

1 个

急救

/

解毒药品

按实际需要

职业中毒处置

有效期内

防暑降温药品

5 盒

夏季防暑降温

有效期内

急救、呼吸气囊

1 个

人工呼吸

/

急救使用说明

 1 个

/

/

 

本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只针对目前生产状况(脱硫设施只有1套在运行,其他3套脱硫设施短期内无望投入运行),如果其他3套脱硫设施投入运行的话也应当进行评价。同时,公司今后遇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发生变更,须按时申报;因技术、工艺或原辅材料发生改变而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进一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针对报告书:

1、 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2、 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参与现场调查及检测工作照:

 

图1 用人单位现场调查图

(评价技术人员 孙运侣 右一  证书编号:A01(P)15101598)

 

 

图2 检测人员现场检测照片

(解洪亮:右一 检测证书号 A01(J)15101403,李栋:左二 检测证书号 A01(J)15101405)

                 

 

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电  话:028-86258172/86258173/028-86258174/86258095  传  真:028-86258093/86258552

电话:010-64333009(北京) 028-86258512(成都)   023-63310070(重庆)  传真:010-64331567(北京) 028-86258093(成都)

电子邮件:zhongwangzp@163.com  版权所有 ©www.zhongwang51.com 蜀ICP备17031917号-3

收缩
  • 电话咨询

  • 13981926226
  • 13438092049
  • 15002826330
  • 18980684029